语言即是智力。
这句话,放在今天的生活里,大概会有两种反响:一是“惊讶”——“是真的吗?我怎么没有觉得呢?”二是“不以为然”——“‘标题党’吧?”漠然处之,造不成什么心里波澜。
其实,“语言即是智力”这个命题是涵盖人类史的,——人类历史就是一种语言的发展史。想一想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不都是一种“语言发展史”?刚出生的人,是没有“语言”的,之后随着父母“呀呀学语”,再后来是托儿所、小学中“看图说话”“学语文”,直至中学、大学还是“浸泡”在语言文字中,即便成人之后,也要随时吸收“时代性语言”,“时髦语言”就不用说了。不过,要是给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讨论一下“内卷”“躺平”的问题,怕是相当“困难”些,——他或她不再以语言为介质而增加“智力”了。
语言即是智力,还有一个最直接的确证——说洋话,写洋字。不会英语,是不能理解英美人的“文化本质”的;不会法语,法国人的浪漫主义是找不到其“根儿”的;不会德语,不能真正懂得“大众”“宝马”“奥迪”的精工制造的源泉;不会俄语,“红场阅兵”也就是看个热闹而已。
语言即是智力,根本在于语言中有语法、逻辑、修辞的学问。个人于此三者,“学问水平”如何?倘若一本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摆在面前,且不说德文原版的,即便中文译本,怕也是“天书”一样吧?哲学语言,是比较“难为”人的。
语言,是个人的“看家本领”。这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家里语言富裕”吗?另一个是个人用什么语言“打天下”呢?“打不下天下”,何以有“家”?“看家”在此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