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学文
聊关于“死亡”的话题,似乎很沉重,但是人生无常,生死之间是人的必经之路,所以聊这个话题其实也很正常。抛开年龄,我们每个人也本应该对生和死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不要谈“死”色变。
我们经常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我们缺少和朋友和孩子们谈生死观。生和死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我们从小到大,有几个人接受过生和死的教育呢?所以很多人一谈到死就面露恐惧。
聊这个话题的起因是下午和一个同事姐姐聊天的时候,她说到了她的老父亲在今年正月初七走了,这个姐姐大我三岁,今年57周岁,她跟我聊到了父亲临终前住院治疗的一些情况,说着说着,我们两个都已经是潸然泪下。
春节前,我和这位同事姐姐一起值班的时候,还聊到了她的老父亲老母亲。因为我的父亲母亲早已离我而去,我知道“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种痛彻心扉而又无力回天的心痛,所以当我们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跟她说多陪陪二老,免得将来留下更多遗憾。那个时候,她父母的身体状况都很好,她父亲82岁,母亲81岁。那天我们两个聊天时,她还跟我说了假期的打算,她准备留下更多的时间去陪伴父母。
但没有想到,一个寒假回来之后,她的胳膊上别了一枚小小的“孝”字徽章。才知道她的老父亲已经在正月初七离她而去。
老人春节前因为腰腹部长了带状疱疹去的医院,后来在住院治疗期间就开始持续发烧,直到临终的时候,也一直高烧不退。
她跟我说起这些的时候,早已是泪眼汪汪。因为疫情,只能一个人在医院陪床,所以在她父亲去世前的这段时间,她们经过医院特殊的允许,和父亲见了两次面,每次只是匆匆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她跟我说起这一段的时候,总是在说,我就想不明白,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就因为带状疱疹说走就走了呢?
我也是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老天就不能垂顾天下儿女,让父母多陪我们一段时间呢?
当我们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总是有种种想不明白的事情,我们都能够劝解别人要能够面对生离死别,总是能够在别人面对至亲离开的时候安慰对方,但是当事情降临到自己头上时,又有几个人立刻就能豁达地接受这种生离死别呢?
这位同事姐姐是单位的工会主席,这些年她若干次代表学校去安慰过至亲离去的同事,她给这些人带去慰问,带去温暖,但是当她自己面对父亲离世,她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
我跟她说我父母在的时候我也理解不了,虽然我也说,我能够理解别人失去至亲这种情感,能够设身处地去换位思考,但是直到父母相继离世,我才深刻领悟到,事非经过,我们不可能真正做到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尤其是面对失去至亲这种让人撕心裂肺得心痛的事情!
我们两个聊了很多,她也认可我说的一些话,可能是因为我有过失去父母的切肤之痛,能够说出她的感受吧。
我们经常会说换位思考,之前我自己觉得我挺能够站在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自己在换位思考这方面做得还不错。但是现在我不会轻易说出“我理解你的感受”这样的话,因为我觉得如果你没有真正经历过,你很难真正去理解对方的感受。
人生不易,当我们面临着一些事情发生时,总会有无力感。珍惜我们经历过的那些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喜悦的事情吧,它们让我们学会真正的理解。珍惜我们拥有的当下吧,和身边人和谐相处。真正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自己和别人的内心。
不管你是否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我们只需善待自己和他人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