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305230271
。。内容简介。。
人是充满yw的“否定者”。将生命的体验带到尽可能远的地方。
在AY与死亡前,狂饮生命之泉;于世俗禁忌处越界,抖落物性,披洒人的圣性光辉。
巴塔耶,20世纪法国重要思想家。杂糅尼采、科耶夫、黑格尔、萨德、弗洛伊德等哲学家思想;启迪了福柯、德里达、让-鲍德里亚等,被誉为“后现代的思想策源地之一”。
本书从巴塔耶思想的三个核心概念“耗尽”“SQ”与“至尊性”出发,深入研究他在普遍经济学、ZZ哲学、人类学、文艺等方面的思想,梳理出其庞杂思想的基本架构及彼此间的内在关联,为研究者提供理论视角;同时,为初窥门径者绘制思想迷宫指南。
。。作者简介。。
张生,作家、学者。曾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及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2007年间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曾在UCSD、UCSB任访问学者,现为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法国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
译有丹尼·卡瓦拉罗 《文化理论关键词》(合 译)、朱迪斯·巴特勒《权力的精神生活》、让·波德里亚《美国》、布罗茨基《水印 : 魂系威尼斯》、黄哲伦《蝴蝶君》等;专著《时代的万华镜:从<现代>看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等。
。。短评。。
#
不管是作为作家还是新思想家,巴塔耶都被很多同时代的人认为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因为他的理论更多的是着眼于对已经消逝的价值的编户,而不是对正当其时的观点进行褒扬。(333页)巴塔耶的哲学一直以复杂多重而难以理解,本书是南京大学哲学系张生教授书写的对巴塔耶哲学思想的全面概述。张生指出巴塔耶生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图书馆员,偶尔还写些SQ文学,但是他曾经参与过一个雷蒙·阿隆主持代表着20世纪中叶法国哲学思潮的读书会,但是他并不是哲学背景,故而其思想从黑格尔获取对 至尊性的向往,在尼采那里获取对人性的认知,在二战的时代浪潮下思考花费与耗尽,同时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思想主旨也有根源性的思考。巴塔耶思想深奥,张老师以小节解读每种思想后,都有一段概论性总结,单读总结也算对巴塔耶思想建立基础性认知。
#
如果拥有更多选择,谁也不愿意为未来放弃自己当下的YW。婚姻本质上是一种规则允许的越界。(即对动物性本身禁忌的许可)人类懂得将动物RY的世界限制在严格的范围内,但是人类并不愿意消除这个世界,甚至没有假装这样做,终究只是虚拟的否定。 淡化使用价值,凸出交换价值。以一种礼物馈赠的模式,加快消耗。 我们总是不可的避免的走向奢侈,而最奢侈的便是战争。 巴塔耶有深度但太拗口了,不过是当社会停滞的时候,战争无疑是惯用的冰冷的催化剂,推倒重来,直到突破瓶颈。SQ也是对种种当下的厌恶,而以一种反复无常的方式试图有所突破。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既有唯恐避之不及的禁忌,也形成了在死亡边缘反复试探的嗜好,懦弱或勇敢都尝试给终极宿命提供答案,只是都不过在悖论中被消解于无形。
#
把本来简洁的意思反复地说又不让人觉得冗余,这本事对写博士论文来说很重要。觉得巴塔耶才是通向Nick Land的钥匙,虽然作为反面而不怎么提他。通过耗费而产生的至尊性是返回的神圣动物性,这一立足点是对尼采超人理想的退缩。而由未来主义所开启的机械性方向则与此截然相反,在此被耗费的是作为动物的人类身体。当机械占有神的地位,工人就被许诺了一种总体性––这是与巴塔耶截然相反的,却是Nick Land的基础
#
P352,正是鉴于文学所具有的这种花费语言“过剩”的功能,巴特也对作家有了新的认识。他把作家看成过去的乞丐、修道士与和尚的替代品,把文学的社团也看作与佛教的僧尼一样需要被供养的群体。因为他们具有共同性,即只消费而不生产,对于以生产为主的社会来说,他们其实就是一种“过剩”。 P373,显然,在鲍德里亚看来,与夸富宴的花费式的浪费相反,消费的浪费只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其所在的这个社会的“生产秩序罢了,这是一种有目的的强制性的“生产”性的浪费。因此,与之相比,我们这个消费社会里的浪费更具有“景观性”,这是因为为了发动大众来进行消费,大众媒体也介入了消费之中。这也「使得消费行为本身变得更加可疑,不再具有其神圣的魅力。因此,鲍德里亚还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消费是不可能转换为花费的,它只能不断地再生产出自身:
引自 第五章 巴塔耶及其他:启蒙、罗兰·巴特与鲍德里亚 331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