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暖花开的时节,每缕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每朵花,都向着太阳露出笑脸。大学的时候,最喜欢林微因写的一首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后一句“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每每一想起,四月的美好在我心目中是无与伦比的。
疫情在四月的中旬清零,疫散返岗,又重新看到学生们熟悉的脸庞,内心深处是心安与温暖。纵使疫情的长寒假,我们的心理有了不同程度的成长,有欣喜也有低落。每个人的原生家庭不一样,相处模式不同,孩子的性格也大相径庭。
教育的情怀,是希望每个孩子能遨游书海,助力他们实现梦想。但在教育的实践中,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知识改变命运这条至理名言。如果他们不热爱学习,那至少能成为一个善良,认真的人,拥有这两种品质的人,生活中至少能让人舒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言传身教的榜样,有时在孩子的心理根深蒂固。拖拉的父母,除非是孩子能认识到这拖拉的毛病,然后以此为警示教育自己,克服拖拉。但这类孩子占的比例不大。懦弱有时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必要的时候,人表现出来的懦弱会是一种自保与释怀。但为人处事的懦弱,是性格的缺陷。孩子的懦弱:要么是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念,要么就是孩子在离开原生家庭的环境,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然。
以上的结论是这周所遇到的两件事而引发的思考结论。一关于拖拉:由于疫情,复课会有各种防疫信息收集,a同学家长,每次都是最后一个提交,有时甚至要到老师打电话催交,也不能立即完成。而正是这样的家长,时常会打电话给老师吐槽他家孩子学习磨蹭,作业拖拉,生活不能独立,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这些习惯,每一个都是学习上的大绊脚石,而其孩子全部占尽,细思极恐,父母与孩子相处的这十几年里,给孩子的都是呵斥与模化。孩子身上的坏习惯,难道父母不曾反思自身的问题吗?总是以别人家孩子的优秀来刺激自己孩子,让孩子去学习别人孩子的优秀。父母为何不曾想过,别人家优秀的孩子,身上的优秀品质,是否是源自他们的父母呢?作为父母,是否也要多学习别人家优秀的父母呢?
二是关于懦弱。学生b家长,在晚上10点,还依旧打电话给老师,求证自己孩子是否说谎?接到电话,心理是抗拒的,因为这已经是休息时间。但凡家长有一点为人着想的善良,这点就不应该为这件小事而去打扰别人。因为你的不相信,又得让老师重温当天发生的琐事。不管答案是否是家长想要的,但被打扰的不快,在挂断电话之后心情依旧久久未平复。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b学生在当天的课堂表现不认真,和周围的学生说话打扰到别的同学听课,课间的时候,又与另一同学在垃圾桶旁边大打出手,正好被班主任遇见。下午又和另一女同学发生矛盾,彼此用书打了对方的头。正好三件事都被班主任遇见,在校已经方面处理,且三方按各自的意愿:以真诚的道歉和解。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成长处于起始阶段,对同学的看法比较在意,对于言语敏感。正是因为这一特性,学生都不喜欢父母的念叨,也希望在老师心目中有个好印象。两全其美,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的本能的追求。
b学生在校的道歉,老师表扬了他知错能改。为了下次不再发生类似的情况,要求b同学写了检讨书,这样后班主任在检讨书上点评并提出了期望:愿能看到孩子很大的努力与进步。这封检讨书由孩子带回给家长阅览,然后第二天班主任才打包存档。家长下班,看到这检讨书后和孩子有没有沟通,不了解。其后致电班主任,气冲冲地责问他孩子今天发生的事有抵触情绪,说自己也被人欺负了,所以才还手。父母为什么不相信的他的话,总认为他坏毛病多?b学生家长的陈述,听到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未细听孩子的心声,就对今天发生的事情有了主观评价及下了定论。而是父母的强势,使得孩子只能夸大今天发生的事实。因为孩子不想被家长批评及否定,才出此言。之前也因为一件小事,凌晨一点还闹到了学校校长室。闹腾的理由,和今晚极为相似:认定孩子收到了欺负,孩子会有心理阴影。每次挑事的是您家孩子,影响别人上课的是您孩子,何来他人之欺凌。家长的过度解读孩子传递的信息,咄咄逼人的性格态度,孩子只能靠夸大事实来保全自己。但凡家长能降维,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亲子的沟通交流并能更加的坦然和真诚。
为人父母不易,言传身教是关键。为人师不难,传道授业解惑,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使命与职责。愿教书与育人,都能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