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天灰蒙蒙的,夜晚下起了雪,这是进入新年的第一场春雪。
第二天清晨,拉开窗帘,窗外果然已是白色世界,雪花还挺大朵儿的。轻声走出房间,拉开阳台移门,雪儿纷纷扬扬下着,地面上、房屋顶上、树枝上雪白一层,这雪前赴后继冲向地面,看来一时半会儿不会停。
临近中午,微信上到处是飘雪的小视频,看来雪花覆盖了整个区,山区的雪积得很厚了,人们在马路上铲雪、孩子在老家房前大院儿玩雪,还在春假的大人们跟着玩闹。
窗外的雪花较之清晨更大个儿了,这雪儿真的还要下一天吗?我也拿起手机站在不同的窗前录制窗外雪精灵簌簌落下的模样。
走到客厅,兴致勃勃地拍摄东边飘窗外的景致。突然发现屏幕里有一个跳跃的身影,那是什么?抬眼越过手机望向玻璃窗,正前方高大的栾树是落叶乔木,光秃秃的枝干粗细分明,枝头上还挂着去年秋天结的果实,一串串圆形的果实已被凛冽的冬风刮得憋憋的,深褐色的外壳与枝干的颜色一致,每次看向它,都像在看一副剪影。
此时,深褐色的果实、枝枝丫丫上被大自然涂上了一层松软的白色,有一个褐色的身影爬上蹿高,所经之处蹭掉的雪飞落而下。一支尾巴与身躯差不多长,那是一只松鼠哪!
“笑,快来看,有一只松鼠呢?”
女儿飞快跑过来,我们站立在窗前,盯着这只活跃的小松鼠。它从这边枝头跳跃到另一边枝头,快速在枝干上爬行,紧接着又一次跳跃。
“天哪,它好厉害,都不会滑倒。”我惊叹道。
“松鼠是冬眠动物,春天到了,又醒啦。”
“是冬眠动物吗?我怎么不知道,你确定?”
“哎呀,是冬眠动物呀,你可以百度看看。”女儿嫌弃地说道。我难以置信地百度了一下,果然跳出:
“松鼠会冬眠。因为食性比较窄,冬天大部分的植物都处于休眠状态,根本不可能开花结果。而松鼠就只吃这些。松鼠会在食物丰盛期大量囤积食物。在醒来的春天食物也少,就吃囤积的食物。冬眠就是对恶劣环境的应急反应。没有食物只有睡觉才能减少能量消耗。”
接着又查到:
“在冬天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松鼠都会冬眠,像常见的魔王松鼠、雪地松鼠等树松鼠就不会冬眠,但是像金花松鼠这类地松鼠,在温度低的情况下就会进入冬眠。不冬眠的松鼠在冬天的时候,因为温度比较低,它们活动量会逐渐减少,并且睡眠的时间会增加,但是并不是进入冬眠状态。”
原来,小松鼠还真的有冬眠的,这雪天出来活动了?
正月初四,刚刚过了春天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想必松鼠已经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出来活动啦。我们人类看到的都是有形世界的变化,气温逐步升高,身上衣服穿少了,土地里钻出小草,树枝上冒出绿芽,有些不畏寒的春花开放了。然而,在这之前,许多角角落落一定早有春来了的迹象,这动物对气候变化比人类灵敏多了。
立春一到,气候呈上升趋势,只是一波冷空气袭来,天下起了雪,开始外出活动的松鼠依然顶着大雪出来觅食。它们知道,雪天只是暂时的,外面一定有它们需要的食物。可它们到底是找什么呢?
看着灵活的松鼠窜上窜下,真想钻进它们的世界,用它们的视角来看世界。
“真是奇了,立春一过,松鼠就出来行动了。”
“老古人真的是抓住了这个世界的规律。”
中华文化真是大宝贝,农耕时代,必须要抓住自然变化的规律,我们的祖先总结了那么多宝贵的经验,借由文字代代相传,每一个节气说明着一年四季的变,让我们清晰知道每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大自然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准备,哪怕是认知上的准备,有规律可循,依规律而行,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