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一小时,赶往上次给我们送书的学生所在学校。这次去,不光是为了将我们班的回信送到,更是为了聆听一位老师的示范课及讲座。
久看其名,知道她在语文界算是泰斗,直到出发那一刻,我才想到应该查一下那个我从没见过的姓氏。这才知道“璩”念作“渠”。
我是作为旁听生去的,虽然心里略有一丝格格不入之感,但还是顽强地跟对方学校的老师搭上了话,毕竟是同行。问话的内容无非是刚刚考完的期中成绩,得知他们的平均分只有83点多,而我们班已经有84分多,颇为欣慰。他们这所学校的平均分近三年来都是排全县第一。
活动开始后,才知道还是关于批注式阅读这个主题。论资历,在批注阅读的实践上,我算是元老了。今天能听一堂泰斗关于这方面的授课,那真是太好了。
璩老师着一身旗袍,外面裹着一件粉色的开衫,传统女性的美便彰显出来了。她的笑容令在场的我们都如沐春风,我可太羡慕了她那一口白玉珍珠似的牙了。
课堂开始前,她跟学生说“聊半毛钱天”,聊的就是她的姓。说很多时候接到快递小哥的电话,都去姓呼名,因为喊不出姓来。我不由得想到我上次去外校上课,用的也是这个办法。这样子,很容易就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当时我用这个办法是行之有效的。璩老师后来也解释了为何要这么做,“第一次见面,学生很容易把刚见面的老师当成神,这还好,最怕的是不把老师当‘人’,不当回事。所以用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其实我也是个凡人。”
课堂设计的点,我如果琢磨琢磨也能推敲出来。新班有点带不动,看出来语文基础不很好,恰巧坐在我一左一右的两位老师是教过这个班的前、现任语文老师,她们也说了这个班平时确实不爱说话,所以老师无从判断他们掌握的情况。尽管老师的课堂激励语挺多,站出来表达的学生一直就是那几个,连齐答的问题都只有零星的声音。这样的课,新老师是很难掌控的,如果按自己的节奏上完内容,就无法得知学生的情况,如果顾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进展会很慢。果然,这堂课,没上完,前面讲授的时间太长,学生课堂自行批注的环节变成了作业,后面总结的部分几乎全是老师在处理了。对了,这堂课其实有难度,上的是《台阶》,原本在八年级教材里,改版后到了七年级,而七年级的学生要理解文中父亲对台阶的情结是有很不容易的,环境、生活经历都大相径庭,现代父子/父女之间的关系也不再像以往那般。
听课的学生无感,但场内老师还是深受触动。
这堂课,我真的看到了我自己,从开头的闲聊到教学设计,可有一点,我望尘莫及——老师的底蕴及情绪。每一句话,脱口而出就是经典,“你说得太好了,我得写下来”、“你的回答很有价值”、“你的语文成绩一定超好吧”......这一连串的评价语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课堂,我们很少去注意评价学生,而实际上,越激励越能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的遗憾摆在那里,后来璩老师也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这堂课如果不顾学生的反应,按照备课一直上下去,就脱离了学生,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了。我们的课堂要关注学生,关注效果,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