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林徽因传》:原生家庭的爱与痛

专题: 读书
作者:心_9e8e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2-04-24 17:36:37  阅读:142   网上投稿

有人说,“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治愈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痛。”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治愈不了心灵的创伤。他们把自己始终困在原生家庭的牢笼里,一直郁郁寡欢,一生都无法摆脱痛苦。

有些人最终疗愈了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放下了过去,放过了自己,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徽因的生活,看看这样一位传奇女子的原生家庭,给与她的爱与痛。首先,来了解一下,林徽因所受的启蒙教育。

1.启蒙教育

1904年6月,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的林家大宅。

祖父给她取名徽音,寓意她能够继承美德,招来儿孙满堂。后因与一名男作家名字相似,便改名为“徽因”。

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直在浙江做官,是清末创办新学的先驱之一。

父亲林长民擅诗文、工书法,早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法律,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秘书长,是民国初期重要的政治人物。

叔叔林觉民同样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的书香世家,林徽因骨子里浸润了江南女儿的那份婉约和典雅。

她年幼时,一直与祖父、祖母为伴。擅长书法也爱好吟诗作画的祖母,非常疼爱小林徽因,亲自教她礼仪、授她功课。在幼小的林徽因心里,留下了最温暖的记忆。

林家历来重视子女的教育。林徽因5岁的时候,由于父亲长年忙于政事,便有大姑母林泽民,对她进行系统的启蒙教育。

林徽因的大姑母是林家的长女,是清朝末年的大家闺秀,自小接受林家私塾教育,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大姑母的特别喜欢聪慧好学的林徽因,一直视为己出,她教会了林徽因读书、识字、书法和诗赋。

那时,幼小的林徽因常常手捧着线装书,坐在老宅的藏书阁里,读着诗卷里的词句,从此爱上了书,爱上了锦词丽句。读书,开阔了她的格局和视野。

被古代文学浸泡着长大的林徽因,骨子里渗透着浓浓的文学气质,对外物有一种天然的洞察力。

她也深受大姑母的影响,举止言谈都有大家闺秀的灵秀,启蒙教育更加深了她的文学修养,为她将来成为一代才女打好了扎实的功底。

富裕的家庭给了林徽因优越的生活环境,而世代书香又给了她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染。林徽因的童年原本应该是充满阳光、无忧无虑的。

然而,现实却不尽人意。林徽因的童年有她难以诉说的伤痛,这段伤痛一直刻在她的内心深处,使她形成了敏感多情的性格。长大后,她极少提及童年的那段过往。

2.童年的伤痛

林徽因童年的这段伤痛,主要来自于她的父母亲,结成了一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娶过三房太太。

大太太叶氏身体不好,没生孩子就病逝了。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第二任太太。她出身于浙江一个商人家庭,在娘家娇生惯养,不懂琴棋书画、不擅女红,更不会操持家务,外加脾气暴躁,与林徽因的父亲一直感情不和。嫁到林家只生有林徽因一个孩子,没有传宗接代生下儿子,更加不受重视。

后来,林长民又娶了上海女子程桂林。她虽然也没有多少学识,但乖巧伶俐,有自己的一套“御夫术”,还给林家生了四个儿子,深得林长民的欢心。

此时,林徽因母亲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于是在林家,出现了这样一幅奇葩的景象。林长民和新夫人及他们的孩子,住在宽敞明亮的前院,尽享天伦,其乐融融。而林徽因母女则被撵到了逼仄阴暗的后院,这里冷清寂寞,林长民几乎不踏进一步。

母亲的性格越来越阴郁,前院的欢声笑语,不时飘到后院,这让林徽因母女愈发感到凄凉。

纵然冰雪聪明的林徽因深得父亲,以及其他长辈的宠爱,但每当回到冷落的后院,总会被母亲数落。

小小年纪的她,跟着母亲尝尽了人情冷暖的滋味,她比同龄的孩子要更早熟、更懂事。

才华横溢的父亲和平凡简单的母亲,在林徽因的生命中,划出了两道截然不同的印痕。

对母亲的爱和同情,对父亲的敬重和不满,使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永久性的伤害。

这也直接影响了她对婚姻与人生的看法。在后来的一生中,她很少表现出三从四德式的温顺,却在不断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由。

早熟的林徽因,虽然错过了快乐的童年,却获得了成长路上别样的馈赠。父亲给与她的疼爱,像一道耀眼的光,照亮了她的人生。

3.父亲的疼爱

在林徽因的童年时期,父亲林长民陪伴在她身边的时间并不多。他们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写信。可既使这样,林长民却在林徽因的成长道路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林徽因从小就很懂事,她从未像别的孩子那样,在父母跟前撒娇承欢,而是像个小大人,照应家中的一切。

从6岁开始,她就代祖父给父亲写信,向父亲汇报家中的琐事。

父亲对她的教育和启发,大多体现在书信的往来中。他和父亲既是父女关系,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林徽因的才气、禀赋乃至性情,在一定程度上,都源自于父亲林长民的遗传和影响。

父亲为民族事业在外奔波,照顾不了家。祖父去世后,林徽因便成了家里的主心骨,照顾母亲、弟妹,带领全家迁居异地。在她看似纤弱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强大的内心。

转眼,林徽因已满16岁,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这时,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得培华女子中学。

她不仅会英文,而且谈吐优雅,举止大方。在父亲林长民的眼里,这位早慧的女儿就是一块宝。

1920年,林长民被派往欧洲考察。这一次,他带上了爱女林徽因,希望女儿能脱离出繁琐的家庭生活,在游历欧洲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开阔胸襟,对改良社会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让女儿能独立自主,有职业,甚至是事业,在民国那样动荡不安、朝夕瞬变的时局里,林长民算是一个新潮而前卫的父亲了。

林徽因跟着父亲在欧洲大陆畅游,饱览了瑞士日内瓦的湖光山色,见识了英国海滨的蓝天碧海,更亲密接触了欧洲的人文艺术,这让林徽因大开眼界。

她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汲取了新的知识,东西方文化在她思想里碰撞、沉淀,她的心胸变得开阔起来。

在与父亲的相处中,父亲的政治见解、热情健谈、文艺气质与浪漫情怀都深深影响着少女时期的林徽因。

同年9月,他们返回了伦敦,林徽因进入了伦敦圣玛丽学院学习。父亲又为她请了英语和钢琴老师。也就是在这里,林徽因第一次听到了“建筑学”这个词,也第一次开始接触国外文学。

读书之余,父亲林长民也让林徽因加入他的社交圈子,让她学习待人接物。也因此,林徽因遇到了一个让她芳心萌动的人,这个人就是浪漫诗人徐志摩。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学了今天的内容后,你是否会思考,自己的原生家庭,带给你的影响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明天我将会为你分享:林徽因在面对爱情时,会如何选择与放弃?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