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小躲
之于“涨秋池” 其出处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李商隐的诗: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中所描绘的是夜雨滂沱涨满了秋天的池塘,也因着这雨势不见停止的担忧
而生出对归期的难以预料。毕竟古时不似现代,
可能的一场雨就会致使路难行进,就好比“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的比喻
是一样的,它总脱离不开时代的背景。
古时,似乎一切都是缓慢的,它并没有影视剧
那样的完满与唯美,陌上花开缓缓归大抵也是这个原因吧……
同样都是大雨滂沱担忧水涨为患的情景,借用了李商隐的诗句时
我无意于不屑诗句中的情感,反而是特别喜欢其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这一句,
它有太多的思念包含在其中,甚至把自己的无奈都化在了诗句中,
全诗四句,每句都是经典至极的描写,无一深刻句却无限深刻意
读来黯然而神伤……
而我取了“涨秋池”这个情境与“涨水渠”这个情境为题时,却是
要述说另外一段在故乡时童年的经历。当然它也是在发生在雨时,也同样
是担忧大雨水满为患。这段画面模糊中又似乎是清晰的,清晰的是母亲
在那个雨夜频频起身自窗口往外望的情景,
也清晰的是她一直在我耳边的话语“还没涨上来,还没涨上来”。
每到雨季,当大雨自后山冲刷而下时,雨水有多大水渠的水就有多大
那时的我年纪尚幼,实在不懂得大人们的忧患。现在想来,也确实是要担忧
水火无情,自然有无情的道理。
童年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是记忆里最温馨的画面。
比如后山的林野,比如和母亲一起去山里采药,比如这条水渠也有它可爱的一面。
但凡种种,都是值得述说的情怀,适时的记录,也是为生命做下的一二留念
为生命的准备,或者老去的准备…